- 驗方醫案
-
馬某,女,62歲,2018 年6 月11日就診。
主訴:反復胃脘脹滿不適3年,再發2月。
病史: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致胃脘脹滿,曾胃鏡提示“慢性萎縮性胃炎”,2018年3月再行胃鏡及病理檢查提示:“慢性中度萎縮性胃炎,灶性腸化,輕度上皮內瘤樣變,HP(-)”,間斷服用“金奧康、耐信、達喜”等控制,癥狀反復,為求中藥治療就診。現癥見:胃脘脹滿,胃脘部嘈雜不適,反酸甚,噯氣,饑餓或情緒波動時加重,二便調,舌淡紅苔黃膩,脈弦滑。
擬診:西醫:慢性萎縮性胃炎;中醫:胃痞。
辨證立法:中焦斡旋失司,痰熱擾中。治以辛開苦降,調中消痞。方擬半夏瀉心湯加減。
處方: 炒黃連6g,姜半夏8g,生姜6 g,炒黃芩10g,炙甘草6 g,玫瑰花6g,白及8g,淡豆豉10g,焦山梔 15g,吳茱萸2g,炒黨參12g,郁金15g,地龍10g,香茶菜30g。 7劑,水煎,日1劑,早晚分服。
二診:胃脘脹滿減,饑餓時嘈雜不適已無,反酸、噯氣稍減,舌紅,苔黃薄,脈弦滑。處方:炒黃連6g,姜半夏8g,生姜6 g,炒黃芩10g,炙甘草6 g,玫瑰花6g,吳茱萸2g,炒黨參12g,煅瓦楞子先煎30g,郁金15g,地龍10g,香茶菜30g。 7 劑。
三診:反酸、噯氣減,二診方去煅瓦楞子、吳茱萸,減炒黃連劑量為3g,加佛手花6g、梅花5g,7劑,水煎,日1劑,早晚分服。
隨訪:先后調理3月余,停藥2月后,復查胃鏡及病理:慢性胃炎,HP(-)
【按語】中焦乃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,邪擾中焦,脾胃之升降失司,故心下痞。本案患者因飲食不節,情志不遂,勞逸不均導致中氣失和,氣機上逆,痰濕內生,久而郁熱導致臨床諸癥;治療多以辛開苦降、和胃調中為法。患者首診處方中,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祛邪和中、開痞散結;玫瑰花和中氣;梔子豉湯聯合左金丸清解胸脅郁熱。胃以降為順,后期重和胃降逆,該病人萎縮性胃炎,痰熱為主,故選用“郁金、香茶菜”涼通之藥。
編輯人:張晴霄